影视评论例文鉴赏8

[复制链接]

1315

主题

2277

帖子

370万

积分

三足乌皇帝

耶衡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05513
QQ
发表于 2018-2-14 0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例文十二:                焦灼与不悔
                              ——析《断臂山》中欧尼斯的性格
《断臂山》讲述了发生在1963年美国一对同性恋青年牛仔间的饱受世俗冷眼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随时空的迁移而变化、推进、升华的过程;更是一首娓娓道来的超越性别本身的“纯爱”史诗,那些绚烂的记忆似落在风中的话语,断臂山是无言的,但是又时时刻刻对每一个凡夫俗子轻轻耳语着些什么,只有你我心灵才可聆听!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分别名为欧尼斯和杰克,两人在断臂山的一次放牧工作中相识,在艰苦、乏味、单调的工作中两名年轻人开始是彼此无语的,仅仅是工作上的同事,后来两人逐渐开始交流、了解、熟悉。既而从熟悉发展成了爱情,发生了两人间的唯美动人、感人至深的同性之恋。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欧尼斯能和杰克发生这份绝世感情并且至死不渝的呢?我们可以从欧尼斯和杰克的性格比较和欧尼斯性格本身进行分析:
欧尼斯和杰克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前者比较稳重、沉静、世故些,看上去似乎使一位经历了很多的成熟男人,他从始至终没有表现出一点狂躁和“自我中心”,反而更多的是理性的克制、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自我和世俗带来的压抑一直是他摆脱不了的困扰。轻装上阵的杰克则是另一种性格,大胆追求、欲望主义、理想主义。他尊崇自我的内心情感,毫不做作矫情,淋漓尽致的将一个 “同志”个体对世俗的鄙视以崭新的视角诠释给了世人,他向往自由的“同性生活”以内心的渴望对抗着这个“带这有色眼镜”的世界,具有抗拒精神。欧尼斯和杰克的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有反礼教的、反伦理的、反“伪道德”的洒脱与不羁,给虚伪的人情事故以无情的挑衅和黑色的讽刺。他们也都是情比金坚的至情至信之人,再压抑的生活再无情的拒绝也无法阻止两人相爱的步伐。
纵横叠加在一起,世俗的白眼、道德的束缚、社会的压力、家庭的责任加上自我内心的激烈矛盾,使得欧尼斯和杰克的爱情恰显得如此的焦灼,但是“一生不悔”的坚韧令今日恋爱男女们内心激荡感动不已……
欧尼斯性格自身有着稳重、沉静、克制、理性的基本性格,可是这种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个性的发展是随故事一步步展开而呈现的。体现欧尼斯性格特点变化的情节有“冷夜同眠”、“第一次打架”、“工期结束”、“四年之吻”、“家庭危机”、“杰克撒手人寰,欧尼斯孤独一生”等等。
“冷夜同眠”是两个男人“初夜”那晚,欧尼斯发现自己居然抱住了杰克后马上做出的举动是推搡,内心有种惶恐、羞涩、焦虑但同时又有些许欣喜的成分,接着就是接受杰克的吻;“第一次打架”是欧尼斯感到后悔、极度不安、自制失控时的举动,本来杰克想和他嬉戏,结果两人确扭打在了一起,而且两人都受伤了。“工期结束”是很伤感的一个段落。欧尼斯和杰克因为用工结束了而各自回家,这时欧尼斯的表现一反常态的自己在处狭窄的角落伤心落泪、雷雨大做!这时他内心的稳重、沉静、克制、理性很显然已经失控了,谁相信没有爱情的男人会哭成这样?时隔四年,欧尼斯和杰克终于在彼此的努力下重逢了,欧尼斯见到杰克后就是一顿痴狂的热吻,充分释放了欧尼斯多年来对杰克的思念和渴望,四年来的相思无法依靠话语说明所以他们索性像“冲锋”一样扑向对方狂吻许久许久!!欧尼斯此刻的内心世界是万分激动的,他欣喜、释放、解脱、畅快、爱着并陶醉着,一种欲望解放在进行中,赤裸裸的爱!后来欧尼斯尽力挽救自己的家庭而希望和杰克暂时隔离,直至没有能见到杰克最后一面,造就“杰克撒手人寰,欧尼斯孤独一生”的悲剧结局,谁该忏悔?欧尼斯悔恨自己的世故无情,到杰克家中取来一件粘血衬衣套在自己粘血的外套里,心中除了孤寂和沉没就仅仅是在孤独一生壮丽断臂山上点点滴滴的绚烂。
将这份旷古绝今的爱情比做清茶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欧尼斯对爱情委婉、含蓄、痴情,绝对不是浓烈的咖啡滋味。他用情感的积聚来解放压抑的同性之灵,用稳忍的性格诠释那份看似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的终老之恋!面对《断臂山》观众应更多反思的不是性别本身了,而是一种生命难以承受之情,作用在人类心田深处的惋惜与感伤!那些绚烂的记忆似落在风中的话语,断臂山是无言的,却又时时刻刻对每一个凡夫俗子轻轻耳语着些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断臂山”,那就是珍惜真爱。
例文十三:            哀宛,凄凉,悲怆
                                ——评《撞车》中声音元素
撞车的力量是相当相当不可思议的,使得同住在洛杉矶的一群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人格面具压抑、伤害、奴役着,他们从地区检察官,警员,电视台导演到锁匠,商店老板,甚至小偷……全人类的一种撞击,一种矛盾。看完《撞车》,情感如漫天飞舞的雪花,亦如两山相撞的雄壮,当观众被故事的情节所引入情颠,总无法忘却那一句又一句感人心脾的对白,但,还有一种无形无影的力量感染、陶醉着我们,无他,唯音乐耳。
看他们间的故事是那样毫不相干却又环环相扣,交织成爱情、友情、亲情冲撞中的呻吟,汇集为时间、空间、命运、灵魂在冲撞中的抽泣!无论是呻吟还是抽泣,观众们在影片中能听到的就是音乐的起起伏伏,旋律的抑扬顿挫。音乐感染着心灵,抒发着情感,展现着时代,评论着是非,渲染着氛围,链接着故事,引导着人性的走向,体现着人文的关怀。
影视音乐能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抒发人物感情。当情感流淌在音乐中时,时而平缓,时而激昂,时而急切,时而宛转,像影片中锁匠丹尼尔劝慰自己的小女儿说:“仙女送给他一件护身宝衣”的一段时,轻音乐带着一种柔情抚摸着美丽的乖巧的小女孩入睡,使人愈发喜爱那无邪之灵,愈发肯定锁匠的善良与父爱,后来,当商店的波斯裔老板向小女孩开枪的段落,音乐不禁像天使般在守护小女孩,哭诉着一种伤心与依恋——慢镜头,大特写加圣歌般的凄婉音乐,就是当代电影催泪弹的特效配方!使观众心头一阵狂跳,激愤不已。
影视音乐也是渲染气氛的必备条件。不同风格、节奏、曲调、演奏乐器的音乐通常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们情绪,营造出不同氛围,以此来加深印象,深化主题。《撞车》中有两大类音乐常常出现:嘻哈乐与凄清的女声吟唱。前者往往用于表现大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或躁动的都市人群,如片尾结束时放的那段Rap,加上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不难让人感到一种喧闹与束缚;后者是柔情凄婉的舒缓的,如黑人警探带母亲到医院认尸时插的一段音乐,哀宛,凄凉,悲怆……观众能从骨子里为老太太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同伤共怜,一种肃穆与凄凉的氛围拢照着心扉,没有别的,唯有憾,憾,憾。
在本影片中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那么影视音乐的评价功能就显得一针见血且冷静客观。比如白人警察(马特?狄龙饰)将自己对黑人的怨恨转移到一对安份的黑人夫妇时,音乐响起来了,警员对黑人妇女进行性骚扰时那段音乐很明显是一种黑人妇女内心无助、无奈、无力反抗的灵魂叫屈,仿佛是在求救又仿佛是鄙视声讨那个白人警察。而后来那位歧视黑人的警察反而勇敢果断地营造了那个他曾猥亵过的黑人女人,这时的画面出现女子回头望那“反复无常”的警员的镜头,音乐响起,歌声像在表扬褒奖那个警员,又像在问无数个“为什么”起到旁向的作用。诚然,人性复杂,没有纯粹的好或坏,但人的本性中应当是善良的,有仁爱之心的,这样人间才有希望,歌声两次为两个人唱响,吟唱出了对人物行为的判定,表达出了对同一人物在两次不同事件中的不同态度,这是需要人类用心体会的,也是电影表现人物复杂易变性格的独特方法,像一种暗示。
音乐的剧作作用在片中有一处典型体现:众多“受难者”心灵矛盾难以排解,对人生、社会思索怀疑着。那一系列镜头切换着:地区检查官、白人警员、波斯商店老板、锁匠家庭、黑人导演……等等人的忧愁与孤寂,是什么使他们有秩序的连接在了一起?是音乐,是连贯的音乐使一组零散的镜头连接地如此顺畅,营造着一种没有丝毫安全感的氛围——他们寝食不安的紧张、恐惧、忧虑!此处的温柔缓慢的女生吟唱是情节的总结、发展和深化,也是对除电影表现到的情节的另外补充,刻画着地区检察官、警察、商店老板、锁匠面对失去爱情、父爱、财产、女儿时的一种巨大压力和恐慌。素描一般的精确,录音一般的真切,抚摸一般的人文关怀!表述着复杂社会中没有安全感的人们的复杂心理,体现着画面的外的矛盾,纠缠。狂野,这段音乐直接推动剧情,深化影片中心内容,强调主题。就像《黑暗中的舞者》片尾的那段夹杂着幻想的音乐一样,感人肺腑、引人入胜。
生活是一面回音壁,你对她说“我爱你”她就会对你说“我爱你”。我们希望听到欢腾的喜庆的祥和的音乐,但《crash》正是通过无数吟唱凄宛与不平打动了我们,起到了震憾人心的效果,诚可谓,非莎翁悲剧莫有能蓖美者也。
例文十四:             埋伏在电影院里的文化霸权
                        ——文化市场分析
几乎所有人都会记得“脑白金”的一则广告:众男女演员冲着镜头狂喊“脑白金”三个字,其情状有如白痴。这是“国民幼化效应”的一个范例,它向我们演示了广告商对受众智力的公然蔑视,而由于张艺谋的非凡努力。这一愚化效应终于达到了盛况空前的高潮。《十面埋伏》果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这部“假、大、空”的影片重蹈了《英雄》的覆辙:一方面滥用好莱坞的华丽修辞,一方面制造了叙事上的低级错误,从而在影院里引出阵阵讪笑。
但民族大片甚至连《英雄》的水准都未达到。因为《英雄》虽然在放声讴歌赢政的极权主义,却多少还涉及了一点法西斯的思想,而这部影片却只剩下了一对虚假的江湖情感,那些来自观看现场的讪笑,终结了电影市场大救星张艺谋的票房神话这是一次罕见的精神中风事件。一部耗资巨大的民族大片,瘫痪在全国首映的现场。尽管影片沿袭好莱坞式的媚俗叙事,却无法让公众获得基本的价值认知。它既没有国家主义的价值信念,也丧失了流氓英雄的江湖真情,与此同时,张艺谋还丢掉了《红高粱》时代的情感叙事能力,情节造作,逻辑混乱,台词滑稽,两个捕头和一个女人的三角爱情故事,被演绎的捉襟见肘,破绽百出,所有这些叙事技术上的拙劣化,都已到了令公众难以忍受的地步,我不敢苟同一些媒体的所谓的“审美疲劳”之说。
《十面埋伏》还没来得及让我们审美,又何来疲劳之说?在我看来,这是审美期待后的严重落空,由此导致了审美失望和审美滑稽。仅此而已。用2亿人民币堆出来的豪华电影,却显示了高度的“人本主义贫困”。这的确是颇有讽刺意义的反论。在商业主义作用的激素下,精神中风的中国文化,演变成了一个畸形儿,越过影片的豪华场面,张艺谋先生再次向我们展现了其空洞无物的眼神,正是他本人让影片的正面教育产生了自我反讽的意外效果,电影话语就这样背叛了它的主人,这是出乎意料的,却又完全合乎艺术的逻辑,正如脑白金的广告那样,在解构主义风行的年代,用资本主义来愚化公众,必然要招致公众的讪笑。这就是文化的报复,他要对那些影视玩家做出判决,把他们钉在可笑柱上。
因滑稽、搞笑和闹剧所发出的笑声,是发生在视觉消费过程中的真实反映,也是所有轻蔑中最高的轻蔑。而在讪笑过去之后,人们不免要发生下列更深的疑问:用2亿人民币大造出一大堆视觉垃圾,对于尚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妨让我们浏览一下张艺谋的资本运作清单:它所导演的意大利古典实景歌剧,《图兰朵》耗1500万美元;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耗资2亿人民币;在韩国的改编演出耗资60亿韩元;武侠巨片《英雄》耗资3000万美元;而《十面埋伏》耗资2.2亿人民币。若是再加上芭蕾歌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申奥广告片的制作成本,总额应在10亿元以上。这笔巨款起初还做了几件像样的东西,最后竟然被用以制造《十面埋伏》这样的文化垃圾。
中国应该向伊朗和印度电影业那样,大力扶植小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低成本影像制作,由此生成“百家争鸣”的健康格局。但中国的娱乐资本却反其道而行之,有限的投资涌向几个文化寡头,制造市场垄断,据此打造所谓的宏大的“票房神话”。但这种“资本集权”同时也催生了文化霸权。这种电影模式,其目标就是以市场的名义摧毁精神生长的自由根基,葬送多元发展的文化前景,值得庆幸的是,《十面埋伏》的失败,宣告了大资本神话的破灭,并迫使人们从文化集权中醒来。

耶衡天在此,何人敢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