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6日至28日AI行业资讯-AI论坛
三足乌AI元宇宙,AI论坛,编辑,小白
1. **AI智媒创新发展论坛召开,广电总局强调AI战略地位**
2025年3月26日,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办“AI智媒创新发展论坛”。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巡视员常健指出,AI已成为广电行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从数据治理、技术应用等多维度释放创新动能。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宣布将依托“内容+科技+融合创新”路径,打造国内领先的流媒体音乐平台,并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彩媒理论及指数体系。此外,河南卫视与咪咕音乐合作的国风音综《当潮不让》、全球首个熊猫AIGC创作大赛等项目同步启动。
**重要程度:★★★★★★★★★★**
2. **李开复称DeepSeek将中美AI差距缩小至3个月**
2025年3月25日,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观点,认为中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通过优化芯片利用率和算法,已将中美在部分领域的技术差距缩短至3个月。他强调,中国在特定场景应用中甚至实现了技术领先,这一表态或增强市场对国内AI企业的信心。
**重要程度:★★★★★★★★★☆**
3. **OpenAI发布GPT-4o原生图像生成功能**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5日,OpenAI宣布推出GPT-4o多模态模型,支持文本直接生成图像及精细编辑功能。该技术突破传统文生图框架,标志着AI多模态交互进入新阶段,可能进一步巩固OpenAI在生成式AI领域的领先地位。
**重要程度:★★★★★★★★★☆**
4. **谷歌发布Gemini 2.5 Pro实验模型**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5日,谷歌推出Gemini 2.5 Pro实验模型,强化了编码、数学推理能力,并集成思考模式。DeepMind CTO表示,未来将把此类能力嵌入所有模型,以处理复杂问题。此举显示谷歌在AI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投入。
**重要程度:★★★★★★★★☆☆**
5. **苹果订购英伟达GB300服务器,布局AI基础设施**
2025年3月26日,苹果官网宣布将于6月9日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5),并计划与戴尔、超微电脑合作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英伟达GB300 NVL72系统,用于构建AI服务器集群。此举被视为苹果在生成式AI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
**重要程度:★★★★★★★★☆☆**
6. **阿里蔡崇信警示美国AI数据中心建设泡沫**
2025年3月25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汇丰投资峰会上指出,美国AI数据中心建设存在盲目扩张风险,部分项目缺乏实际需求支撑。这一言论可能引发市场对科技行业投资过热的关注。
**重要程度:★★★★★★★☆☆☆**
7. **深圳龙田街道推出AI助企服务专员“龙小二”**
2025年3月26日,坪山区龙田街道发布AI助企服务专员“龙小二”,整合76项企业服务清单,提供24小时在线响应。该平台通过“坪山益企行”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配套十大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旨在提升企业服务效率。
**重要程度:★★★★★★★☆☆☆**
8. **金山办公发布教育智慧办公平台,深化AI场景应用**
2025年3月26日,金山办公在青岛举办的AI大模型教育研讨会上展示WPS365教育版最新成果,该平台打通文档、协作与教学场景,已接入DeepSeek等模型,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重要程度:★★★★★★☆☆☆☆**
9. **高通钱堃:终端侧AI需全球协作推动**
2025年3月26日,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在博鳌论坛表示,终端侧AI需通过网络协同实现“无处不在”,并强调DeepSeek等模型通过蒸馏技术优化了终端运行效率。他呼吁业界共同制定全球标准,避免技术分化。
**重要程度:★★★★★★☆☆☆☆**
10. **博鳌论坛热议AI治理:伦理安全需嵌入技术基因**
2025年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聚焦AI安全与治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提出需设定技术红线,如限制智能体自我复制;中科院研究员曾毅主张将伦理安全作为“第一性原则”,通过技术手段平衡创新与风险。
**重要程度:★★★★★★☆☆☆☆**
11. **半导体展:AI与电动车驱动产业复苏**
2025年3月26-28日,国际半导体展览会在上海举行。SEMI预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持续增长,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美元,AI算力和智能电动汽车为主要驱动力。国内厂商加速国产替代,设备领域2025年预计增长18%。
**重要程度:★★★★★☆☆☆☆☆**
12. **昆仑万维发布AI音乐大模型,用户覆盖超百国**
2025年3月26日,昆仑万维推出音乐推理大模型Mureka O1及基座模型V6,支持10种语言、9类曲风创作,并实现音色克隆功能。首代模型自2024年上线以来已吸引全球100余国用户,开放API接口及微调服务。
**重要程度:★★★★☆☆☆☆☆☆**
13. **2025中国机器视觉展聚焦智能化与工业应用**
2025年3月26-28日,上海举办中国机器视觉展,汇聚300余家展商,展示工业相机、AI算法、智能装备等技术。展会强调AI、5G与机器视觉融合,推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智能制造升级。
**重要程度:★★★☆☆☆☆☆☆☆**
14. **DeepSeek发布6850亿参数V3-0324模型,代码能力追平国际竞品**
2025年3月26日,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低调推出新版本模型DeepSeek-V3-0324,其参数量达6850亿,在代码生成、数学推理等核心能力上显著提升,尤其代码水平已追平美国Claude 3.7。新版本延续开源策略,进一步降低开发者技术门槛,被业内视为中国AI技术突破的重要标志。分析指出,该模型的迭代速度与性能优化,或加速国内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重要程度:★★★★★★★☆☆☆**
15. **谷歌量子AI部门预言5年内实现量子计算实用化突破**
2025年3月26日,谷歌量子AI部门高管Julian Kelly在科技论坛上表示,量子计算技术将在5年内达到传统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实际应用阶段。尽管当前技术仍面临纠错和算力瓶颈,但谷歌“Willow”量子芯片已解决关键技术障碍。专家认为,量子计算或率先应用于复杂物理模拟、新药研发等领域,与AI技术形成协同效应,重塑科技产业格局。
**重要程度:★★★★★★☆☆☆☆**
16. **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将发布行业白皮书,资金抢筹机器人ETF**
2025年3月26日,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2025)宣布将于3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发布《具身智能发展白皮书》及十五大技术方向。受此消息提振,机器人相关ETF资金净流入显著,机器人ETF(562500)两日净流入超3亿元。海通证券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将催生新产业生态。
**重要程度:★★★★★☆☆☆☆☆**
17. **腾讯推出3D沉浸式AI学习平台“快叮岛”,聚焦K12编程教育**
2025年3月26日,腾讯扣叮发布国内首款3D沉浸式AI学习产品“快叮岛”,专为青少年设计,融合游戏化场景与Python/图形化编程教学。该平台通过十大主题关卡、1000+任务模块,实现“学-练-赛”闭环,并衔接国际认证标准。专家指出,其创新模式或推动AI教育普及,为青少年提供从启蒙到竞赛的全链条培养路径。
**重要程度:★★★★☆☆☆☆☆☆**
18. **银行业春招争抢AI人才,最高年薪达80万元**
2025年3月26日,多家银行在春季招聘中重点招募AI专家,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推出算法研发、大模型应用等岗位,成都银行更以70万-80万年薪招聘AI方向高管。行业数据显示,大模型在金融业渗透率已超50%,AI技术正从辅助决策转向驱动经营,覆盖智能客服、风控、营销等核心场景。
**重要程度:★★★☆☆☆☆☆☆☆**
19. **华为发布四大存储创新方案,加速金融行业AI落地**
2025年3月27日,华为在厦门举办的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峰会上提出“AI数据湖”“存算分离架构”“存储内生安全”“存储介质全闪化”四大解决方案,针对性解决金融行业AI应用中的海量数据接入、存算资源调配、数据安全防护等痛点。该方案通过全局文件系统实现多源数据统一管理,并联合信雅达推出DCS AI金融一体化平台,覆盖智能审单、文档处理等场景,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模型开发效率与数据资产价值。
**重要程度:★★★★★★★☆☆☆**
20. **英伟达下一代GPU采用台积电SoIC封装技术,推动算力密度升级**
2025年3月26日,台积电宣布为英伟达下一代“Rubin”GPU提供SoIC先进封装技术,与AMD、苹果形成技术协同。该工艺突破传统CoWoS封装限制,通过高密度芯片堆叠实现更高算力集成,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更强性能支撑。行业分析指出,SoIC技术的量产应用将加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迭代,进一步巩固台积电在高端封装领域的领先地位。
**重要程度:★★★★★★☆☆☆☆**
21. **阿里云启动全球顶尖高校AI人才校招,覆盖大模型核心领域**
2025年3月26日,阿里云宣布启动近年来规模最大的AI人才校园招聘,面向清华、斯坦福等全球高校招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等领域技术人才。此次校招旨在强化AI基础设施研发能力,推动模型压缩、边缘计算等技术突破,为企业级AI应用提供人才储备。业内认为,此举反映AI技术竞争已延伸至人才培养层面,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关键。
**重要程度:★★★★☆☆☆☆☆☆**
22. **华弘数科发布全球首款AI全液冷智算一体机,突破算力部署边界**
2025年3月27日,华弘数科联合新华网推出“承影系列”全液冷智算一体机,通过自研液冷散热系统实现单机集成7张显卡并行计算,支持大模型微调与高端渲染。该设备将算力节点前置至数据源头,降低30%延迟并提升能效比,已在工业质检、科研仿真等场景实现90%效率提升。公司同步布局边缘智算中心,推动AI算力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渗透。
**重要程度:★★★★★☆☆☆☆☆**
23. **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开幕,聚焦具身智能与通用AI**
2025年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启动,以“积淀·涌现”为主题,涵盖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具身智能大会等20余场活动。期间将发布50余项技术成果,涉及AI大模型、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领域,吸引60余位国际顶尖学者与行业专家参与。北京市海淀区同步展示“AI创新街区”建设成果,包括智能应急综合体、交通信控场景优化等落地案例。
**重要程度:★★★☆☆☆☆☆☆☆**
24. **毕马威中国:AI价值将从算力转向行业深度应用,未来两年迎爆发期**
2025年3月27日,毕马威中国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建刚在博鳌论坛表示,AI与行业场景的融合将成为价值核心,通用大模型将向垂直领域渗透,企业私域模型部署需求激增。随着模型成本下降,AI应用将催生商业模式转型,建议企业聚焦数据治理与场景适配,提前布局技术伦理框架。这一观点呼应了行业对AI落地“泡沫化”的反思,强调技术与产业协同的重要性。
**重要程度:★★★☆☆☆☆☆☆☆**
25. **市场监管总局启动AI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覆盖算力、大模型及安全治理**
2025年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布系列国家标准,涵盖算力平台、大模型技术、具身智能、行业应用及安全治理五大方向。其中,算力标准聚焦深度学习编译器与计算资源调度,大模型标准涉及多模态技术及推理引擎优化,具身智能领域将制定语音交互与视觉识别规范,行业应用则针对智能制造、医疗等场景推出专项标准。安全治理方面,重点规范数据标注安全及模型伦理评估体系。此举旨在推动AI技术标准化发展,支撑产业生态建设,呼应工信部《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目标,计划2026年前新增50项以上国家标准。
**重要程度:★★★★★★★☆☆☆**
26. **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发布50项重磅成果,涵盖大模型与具身智能**
2025年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举行,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领域发布约50项技术成果。活动吸引60余位国际顶尖学者及行业专家参与,包括图灵奖得主与国内外院士20余名,重点探讨AI在医药健康、自动驾驶等场景的融合应用。期间,国家相关部委及北京市将发布人工智能政策,企业与科研机构同步推出原创技术、行业报告及国际合作项目,集中展示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布局。
**重要程度:★★★★★★☆☆☆☆**
27. **博鳌论坛热议AI治理:需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伦理**
202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聚焦“AI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强调需设定智能体技术红线,如禁止自我复制,中科院研究员曾毅提出将伦理安全嵌入技术基因,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与发展协同。芬兰前总理阿霍建议建立国际标准共识,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呼吁动态治理模式应对全球多样性挑战。论坛达成共识:联合国可作为协调平台,但需多元机构参与,推动技术标准与政策框架同步完善。
**重要程度:★★★★★★☆☆☆☆**
28. **A股AI产业链加速,信创ETF资金净流入显著**
2025年3月28日,A股信创板块表现活跃,信创ETF(562570)早盘翻红,开普云、宝信软件等个股涨幅居前。中信建投分析指出,AI产业链软硬件协同发展,硬件侧大厂资本开支乐观,软件侧大模型接入推动用户增长,叠加RISC-V产业化加速,产业进入上行周期。中证信创指数DeepSeek含量达48.1%,聚焦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等硬核科技领域,反映市场对国产AI技术突破的持续关注。
**重要程度:★★★★★☆☆☆☆☆**
29. **博鳌论坛:AI核心竞争力在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
202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在AI应用中塑造核心竞争力”指出,AI价值将从技术先进性转向场景适配能力。毕马威中国专家强调,企业需聚焦数据治理与商业模式转型,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陈雨强认为效率提升是关键突破口。香港科技大学郭毅可表示,AI正成为社会革新驱动力,清华大学朱旭峰则呼吁关注就业结构变革与教育体系升级,以应对人机协作新时代挑战。
**重要程度:★★★★☆☆☆☆☆☆**
30. **中国中车发布高速动车组AI仿真大模型,研发效率提升千倍**
2025年3月,中国中车在青岛推出国内首个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通过AI技术将传统天级计算周期缩短至秒级,预测误差控制在8%以内。该模型基于国产软硬件开发,支持多方案同步优化,实现研发全流程自主可控,标志我国高铁技术迈入AI驱动新阶段,为列车设计迭代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重要程度:★★★★★★★☆☆☆**
31. **1X与英伟达合作推出NEO Gamma人形机器人,加速家庭场景落地**
2025年3月28日,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与英伟达深化合作,发布NEO Gamma机器人,搭载安全外壳、视觉操控模型及对话式LLM系统,硬件可靠性提升10倍。该机器人在英伟达总部演示了物品抓取、传递等功能,并通过共享数据集API和推理SDK加速研发,利用英伟达GR00T N1模型训练,推动家庭服务场景应用商业化。
**重要程度:★★★★☆☆☆☆☆☆**
32. **罗湖上线近80个AI场景,打造智慧政务与医疗标杆**
2025年3月27日,深圳罗湖区发布“AI+政务”应用成果,包括智能公文处理系统、AI数字员工及“空天地”一体化巡查网络。其中,政务服务大厅引入华为910B服务器与大模型技术,实现公文智能撰写与审核;医疗领域通过“AI健康”模块提供智能导诊服务。未来将构建AI智能体平台,推进罗湖智算中心与语料中心建设,解决企业算力与数据需求。
**重要程度:★★★★☆☆☆☆☆☆**
33. **2025游戏开发者大会:中国厂商AI议题占比创新高**
2025年3月28日,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GDC)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腾讯、米哈游等8家中国厂商参与41场议题分享,较去年增长58%,议题覆盖AI反作弊、3D资产生成等技术。腾讯以7场AI演讲成为焦点,展示多模态模型与游戏玩法结合实践。GDC报告显示,52%开发者所在公司已采用生成式AI工具,技术从概念探索转向生产应用。
**重要程度:★★★☆☆☆☆☆☆☆**
34.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身家达1300亿美元,首登胡润全球富豪榜**
2025年3月28日,《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1300亿美元身家首次上榜,位列中国富豪前十。梁文锋通过开源模式与低成本技术路径推动公司估值飙升至1550亿美元,其技术创新获行业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多地政府及企业加速引入AI员工,深圳70名AI公务员上岗,行政效率提升90%,标志AI深度融入社会治理。
**重要程度:★★★★☆☆☆☆☆☆**
35. **宁波博派获大型中央空调AI控制专利,提升能效管理精度**
2025年3月28日,宁波博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大型中央空调AI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专利。该系统通过氟利昂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分析及天气数据整合,实现空调运行参数动态优化,异常信号实时响应,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设备可靠性。专利技术已应用于商业建筑场景,为智慧楼宇提供技术支撑。
**重要程度:★★★☆☆☆☆☆☆☆**
36. **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聚焦AI智媒创新,推动广电新质生产力**
2025年3月26日,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AI智媒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常健强调,AI技术已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生存发展关键,需通过数据治理、应用创新与国际合作释放技术动能。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宣布打造国内领先的流媒体音乐体验平台,并发布咪咕彩媒理论及指数体系,其AI智创彩媒在春节期间吸引1300万用户创作,两会传播项目触达2亿人次。河南卫视与咪咕音乐合作的国风音综《当潮不让》同步启动,将AI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内容生产范式革新。
**重要程度:★★★★☆☆☆☆☆☆**
37. **博鳌论坛热议AI治理:智能体安全与国际标准共识**
202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AI应用与治理的平衡推进”聚焦技术安全与伦理框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提出需为智能体设定“禁止自我复制”等红线,中科院研究员曾毅强调安全与发展可协同推进,通过技术手段将伦理嵌入AI基因。芬兰前总理阿霍建议借鉴通信行业经验建立国际标准,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呼吁动态治理模式应对全球多样性挑战。论坛达成共识:联合国可作为协调平台,但需多元机构参与,推动技术标准与政策框架同步完善。
**重要程度:★★★★★☆☆☆☆☆**
38. **中关村论坛发布50项AI成果,覆盖大模型与具身智能**
2025年3月27日至31日,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发布约50项技术成果,包括北京前沿算法协同创新矩阵、AI公共算力平台等。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等60余位国际专家参与,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数据跨境流动等前沿领域展开研讨。北京市海淀区同步展示“AI创新街区”建设成果,涵盖智能应急综合体、交通信控优化等场景落地案例,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生态渗透。
**重要程度:★★★★★★☆☆☆☆**
39. **东土科技发布鸿道AI机器人操作系统,推动工业智能化**
2025年3月28日,东土科技在中关村论坛发布鸿道AI机器人操作系统,实现控制、计算、视觉与云服务的深度融合。该系统采用“大小脑融合”架构,支持异构算力动态分配,实时控制精度达50微秒,已通过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国际安全认证。在半导体制造、数控机床等场景应用中,电子架构成本降低50%、功耗减少60%,并支持百万级智能体协同网络。论坛现场近百台搭载该系统的机器人演示自然语言指令分拣任务,标志国产工业AI技术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重要程度:★★★★★☆☆☆☆☆**
40. **四部门联合发布AI生成内容标识办法,强化安全治理**
2025年3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生成合成内容需添加显式与隐式标识,禁止恶意篡改或隐匿标识。该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配套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同步发布,规范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标识技术路径。此举旨在防范虚假信息传播,推动AI技术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健康发展。
**重要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