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影视拍摄知识(1)

[复制链接]

1315

主题

2277

帖子

370万

积分

三足乌皇帝

耶衡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05105
QQ
发表于 2018-2-14 0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要确立团队,创作剧本。剧本是关键。这些完成之后,要检查机器,协调场地,演员还有摄像,录音之类。拍摄时要注意不要穿帮,录音不要有杂音,演员不要看镜头之类。还要注意拍摄素材不要太少,否则剪辑时会麻烦。当然如果你想拍专业点,你得准备自己打光,你一般用不上色温表之类的专业设备,但你起码需要主光,辅助光和背景光(当然可以灵活应用),例如菲涅尔聚光灯,另外还需要灯架,吊杆和可伸缩灯杆,说实话自己拍着玩,掌握好自然光,在适当打点辅助光就差不多了

录音的话起码需要一个麦克风,吊杆,加个单系统录音机,一些电缆插头,混音机一般也用不上

其实,自己拍短片能少花钱,不花钱的地方就尽量不花钱,一个好的导演能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拍出最好的短片,这才是最nb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五,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
②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
③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
电影的局限性包括:
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深度感减弱;
照明与无色;
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并认为电影表现原则是电影的革命性创新
戏剧表现原则:
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
电影表现原则:
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结论:丢掉,放开电影的脚步。
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 1 、打开彩条发生器,调节寻像器明暗对比,以便得到真实标准的电视图像,为之后的拍摄工作做准备。
  经验:寻像器的表现直接影响摄像者对景物的判断,经验丰富者开机后,就知道寻像器是不是标准。初学者调节寻像器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工作。需要调整明暗、对比、锐度。
  2 、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0dB。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
  经验: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信号质量有所下降。因为 ,噪波也被同时放大。
  3 、光圈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由电机带动,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自动缩放。经验不多者往往喜欢自动光圈,那样省心、省力,不用担心忘记调整。手动光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不受外界影响,主观自由调节。
  经验:自动光圈固然方便、安全,但它会在明暗发生变化等情况下。自动缩放(如摇镜头)。从而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观众情绪。而且,在摄像机老化的情况下,可能自动光圈存在抖动现象,致使画面忽明忽暗。手动光圈在拍摄逆光、有意压低或提高画面亮度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在拍摄运动镜头时,物体的明暗可能显著变化,我们可以采取起幅与落幅的光圈中间值或采用手动逐渐调整的办法,在观众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慢慢的放大或缩小光圈,以取得画面亮度始终保持稳定。
  4 、快门的标准速度为:1/60秒。在正常的拍摄工作中,已经足够了。一般最高为:1/2000秒。加大一级快门速度,同时衰减一级光圈,与摄影同理。
  经验: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编辑制作中是否要使用:定格画面、慢放等,如果可能需要,就要调整提高快门速度。电视、尤其是电脑的显像管扫描频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扫描频率),避免拍摄出的电视画面出现滚动闪烁现象。

  二、滤光片的调整:
  通常摄像机有四档滤光片:3200K、5600K、5600K+1/4ND、5600K+1/16ND。
  3200K在白炽灯、日出、夜晚等色温为32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在白天、日光灯等色温为5600K的情况下使用。
  5600K+1/4ND等可以起到衰减光圈的作用,如:5600K+1/16ND可以衰减4档光圈。
  它们相当于摄影中,灯光型和日光型胶卷的作用。
  经验:调节滤片为白平衡的粗调。根据拍摄现场的色温调节滤片。
  有时在5600K的色温下,光圈最大、速度最慢,而通光量仍然不足(如:室内日光灯下),也可以用3200K的滤光片进行白平衡调节,这样等于加大一级光圈,使通光量增大。
  在不同的色温下,用不同的滤色片可产生不同的效果,用5600K的滤光片拍摄3200K的景物,画面可以偏暖。用3200K的滤光片拍摄5600K下的景物,画面可以偏冷。如:缩小光圈,可在白天的光线下,可以拍摄出夜晚的效果。
  三、黑平衡:
  当摄像机很久没有使用或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巨大变化时需要调节。黑平衡是白平衡准确的基础。打开调节开关,无论光圈在手动或自动下,都将关闭,寻像器显示 0K,此时黑平衡调节完毕。
  经验:一般不需要调整。
  四、白平衡:摄像机为了能精确再现景物的色彩,分别设有:手动调节白平衡和自动跟踪白平衡。
  手动调节白平衡:首先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用大焦距对准白色物体,至少充满90%的画面(实践中发现50%也可以),扳动开关,显示OK。
  自动跟踪白平衡:当摄像机移动,光线变化,摄像机可以自动实时跟踪调节白平衡。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白平衡的预置档:打开此开关为摄像机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标准值。
  白平衡的A和B储存器:可以把两个拍摄环境下调节的白平衡储存在A与B里。随时调用。
  经验:自动跟踪白平衡快捷方便,但在使用时发现,有偏红现象。如果在运动镜头中,白平衡也会随时跟踪景物色彩的变化,容易造成电视画面色彩的不统一、不稳定。
  在拍摄中经常室内、室外来回移动,可以养成习惯、积累经验,善于使用A与B白平衡储存器,避免重复调整。
  拍摄实践中发现,使用乳白色调整白平衡为最佳(如:宣纸)。
  白平衡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这必须先说明什么是白色,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耶衡天在此,何人敢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