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例文鉴赏2

[复制链接]

1315

主题

2277

帖子

361万

积分

三足乌皇帝

耶衡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10956
QQ
发表于 2018-2-14 0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例文二:              人性、生命和尊严
——谈《黄河绝恋》中的三炮形象
有同样的山峦起伏,有同样的波涛澎湃,有同样的残阳似血,也有同样的黄河人演绎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黄河绝恋》中,人性、爱情、生命和尊严得到同样淋漓尽致的展现。虽然,就我个人而言,《黄河绝恋》不如《红河谷》凄婉动人,但它仍然有超越《红河谷》的地方,这就是影片中的一个小人物——三炮的形象设计,使得影片获得了一定的开拓意义。
“生命和尊严”一直是冯小宁所竭力探讨和揭示的一个生命真谛。在《黄河绝恋》中也有表现。欧文和黑子在牢房里的一次对话可以看作是影片的主旨所在:美国人欧文认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什么也不能阻挡人的求生欲;而黑子则认为人的尊严最为重要,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之后,欧文在亲身经历后认同了黑子的哲学.也就是黄河人的哲学,尊严比生命更可贵。尊严使生命更辉煌,因此才有花花宁死也不求饶的倔强,才有黑子挺身扑向敌人的机关枪的惨烈,也才有安洁为不拖累他人而毅然放弃自己生命的悲壮。人性尊严的光辉时时闪耀在影片中。然而,黑子、安洁毕竟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为影片所界定。因此,我认为该片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要算安寨主的亲信——三炮,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惟其小,才显其真;惟其卑微,生命和尊严两者之间的矛盾斗争才尤为激烈,其心理转变历程才更为可信。同时,三炮作为一个贪生怕死之徒,苟延残喘地活着。
然而到最后关头他舍己救人的壮举也不由使我们不发出疑问:是什么让一个如此低下的人作出如此伟大的事情?从而深入到影片的另一个层面上,那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性和那忍无可忍的逼迫之下的人性尊严的爆发;那么,三炮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从外表上看,他就极不讨喜: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子,套了件松松垮垮的绸衫,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再加上小豆子的眼睛,突出的大板牙、还有时不时拿梳子梳上一梳的光溜溜的小分头,这活脱脱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坏家伙的翻版。他的行为也确实令人不齿:他崇拜权势,对主子逢迎拍马,时不时出一些讨主子欢心的坏点子,害苦了黑子和欧文,他贪生怕死,对日本人言听计从,在为日本军官“献”上衣物时的谄媚的嘴脸令人恶心。他粗鄙无耻,听到大姑娘唱山歌,也要去应一应,唱出的却是下流的调子。这样一个粗俗的、充满奴性的人,如果没有那么一场抗日战争,也许他还能够从主子那儿混上个好日子,心里也还是舒舒坦坦地过上一辈子。可是,严峻的时局改变了他的命运。原先,三炮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他们的安寨主,对于这个主子,三炮无论是从自身的奴性上还是从内心的感情上来说都是十分服从的,他“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是过得很惬意的,然而,日本人的入侵和占领使他多了一个不想认却又不能不认的主子,否则那就是砍头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三炮必然有着浓厚的失重感。他怕死,想苟活,而且仍想活得滋润。这是他一贯的人生哲学,那他只有在日本人面前提心吊胆、点头哈腰,可是这必须要让他出卖作为—个中国人,而且是一个黄河人的尊严为代价,这又是他难以心甘情愿的。他的“人生哲学”也必然开始动摇:也许在一定的时期内,生存意识占了上风,然而这种动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强烈的刺激下必然会导致猛烈的爆发。这样在动摇的潜伏期,他就处于一种非常尴尬又十分微妙的位置,其内心痛苦是极为深沉而又难为人理解的。族人看不起他,日本人看不起他。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他只有去买醉,用酒精让自己忘掉那残存的尊严,他只有用对山歌来发泄,用做各种粗俗的事来掩饰他的矛盾和痛苦。而我们也可以从他两次对山歌的神情看出他越来越难以压抑的痛苦,那是因为他内心中的尊严意识一点一滴地占了生存意识的上风。
生命和尊严的矛盾在这个小人物身上斗争得最为彻底,也最为痛苦。这种痛苦对于三炮只是一种痛苦,他自己却并不明白这种痛苦的根源。因而靠他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超越他根深蒂固的人生哲学,必然要有一个强大的外界刺激,这就是安寨主的死。安寨主是惟一能够理解三炮的人,因为他们同病相怜,从三炮贿赂日本翻译官以打探消息后喝得醉醺醺的,又在桥上大唱下流曲调时安寨主对他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安寨主没有因三炮的粗俗和不敬而动怒,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一种理解的、同样痛苦的眼光锁定了他。三炮也同样读懂了安寨主临死前再度锁定他的眼神,那是悔恨、痛苦和命令,也是焦虑,信任和期盼。在这一刹那间,三炮终于冲破了生存的局限,以引火自焚的方式救助安洁他们,直到被活埋,他也是唱着山歌去迎接死亡。在那一刻:三炮的生命显得无比地辉煌,在那一刻,尊严超越了生命,三炮终于解脱了!
我以为三炮这样的小人物能够做出这样的壮举,不仅是安寨主的死,日本人的逼迫和翻译官的背叛而激起的痛苦的爆发,以及本性的复苏和尊严对生命的超越,还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使命感,尽管他算不上是君子。三炮在完成他生命中也许是惟一的壮举时,我想他更多的是因为后者的那种以死酬知己的感情、也是他自己意识到的那种感情。然而在这种感情背后的即是作为一个尚未泯灭良知的中国人的尊严的高涨和爆发,这是最根本的动力,却也许是三炮自己也未曾意识到的。但不管怎样,三炮——这个草芥般的小人物,用行动燃烧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三炮这个人物形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是个塑造得较为真实的典型,而且因为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深层的思考。
影片中,反映日本人残酷性的镜头比比皆是,无论是烧杀奸淫,还是毒气实验,都是从正面表达。但我认为,没有一个效果能达到三炮这个形象所给人带来的震撼力。能让一个人的原本牢固的“人生哲学”在一刹间完全崩溃,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之前的三炮如此低劣得让人咬牙切齿,之后的三炮却又如此悲壮得让人失声痛哭,之后的三炮让人理解了之前的三炮,转而引起的愤恨却直接指向日本侵略者,引起比正面描写大得多的效果,这只是这个形象设计的更深层意义所在。

耶衡天在此,何人敢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