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例文鉴赏5

[复制链接]

1315

主题

2277

帖子

361万

积分

三足乌皇帝

耶衡天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11633
QQ
发表于 2018-2-14 0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例文五:
心灵的震撼  情感的交流
                              ——评影片《黄河绝恋》
《黄河绝恋》这部影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给观众心灵带来极为强烈的震撼。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欧文在和同伴执行一次对日侦查任务中,不幸作战受创,飞机坠落后被以黑子为首的一个八路军小分队所救。影片主要记叙了黑子、安洁、欧文一队人在想渡过黄河以求到达抗日根据地途中所经历的诸多生死磨难,从中体现出生命的崇高和人性的尊严。
导演冯小宁在民族主义的抗日故事和国际主义的爱情故事之间搭起了一座浮桥,用国际主义爱情的绳索捆扎起情节剧情的叙事模式和民族主义的精神气质,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致力于人内心的深刻情感的交流。
影片巧妙的运用闪回将现在与过去连接在一起,欧文的旁白引出深藏心灵久久难忘的感动——记忆深处那个关于人性、爱情、生命和尊严的故事。那一张张泛黄却仍旧保存完好的老照片渐渐浮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可爱又可亲的黄河人。刚强果敢、忠于革命的黑子、美丽善良的“安琪儿”安洁,幽默智慧的美国人欧文,活泼可爱的花花,以及许许多多纯朴、坚强、勤劳、勇敢的黄河人,无数的炎黄子孙给我们带来最原始的、最真切的感动!
《黄河绝恋》保留了冯小宁以前的力作《红河谷》的原作风格。有同样的山峦起伏,有同样的浪涛汹涌,有同样的残阳似血,也有同样的黄河人演绎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人性、爱、生命和尊严得到同样淋漓尽致的展现。大到八路军救助美国士兵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小到类似三炮此类反面角色的幡然醒悟。有日军的残暴与血腥,也有与之相对的黄河人的善良和纯朴。有黄河和黄土地那种凝重沧桑的黄,也有染湿这片土地的无数中国老百姓流血的红……这些都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影片中体现的人的生命之可贵与尊严之可敬,尤其让人深深铭记。“生命和尊严”一直是导演冯小宁所力求探讨和揭示的一个问题,在《黄河绝恋》中有诸多表现。欧文和黑子在牢房里的一次对话可以看作是影片的中心。美国人欧文认为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什么也不能阻挡人的求生欲,而黑子则认为人的尊严最为重要,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之后,欧文在亲身经历后认同了黑子的哲学,也就是黄河人的哲学;尊严比生命更可贵。尊严使生命更辉煌,因此才有花花宁死也不求饶的倔强,才有黑子挺身而出扑向敌人的机关枪的惨烈,也才有安洁为了不拖累他人而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生命的悲壮,人性尊严的光辉时时闪耀在影片中。
战争是历史的背影,历史在远方。《黄河绝恋》这类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的价值就在于深入历史,深入民族、深入时代,以电影的手段揭示民族文化、民族观念在广大炎黄子孙心灵中深深的浸润。由此,冯小宁游刃有余的进入了个体生命与历史文化语境的结合部,朴素而辩证的探询潜藏在民族群落里的深层次的精神历程。他对民族、历史、战争的艺术再现之中将集体的记忆精细入微地还原为个人的际遇。
影片情节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更易激发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的民族热情。打鬼子是全片的主体叙事。包括美国人帮助中国人打鬼子。在叙述结构中,中国人、美国人同为英雄,而日本人同为敌人。影片中反映日本人残酷的镜头比比皆是,无论是烧杀奸淫还是毒气实验,都是正面表达。残暴与血腥的场面,更是让人感到视觉上强烈的刺激之后,一阵揪心的疼痛接踵而至。对于战争恶魔法西斯主义,如果我们不把它永远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并经常提醒自己作为民族中坚强的分子,对待侵略和杀戮应怀有如何坚决的态度,谁能担保那股邪恶的灵魂不会复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是否强调源于自然的力量对于人性本质的召唤,将影片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剥离出来,将他们置于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下,利用自然山水的纯净与无以抗拒的魅力渲染一种气氛。迷人的红树叶,修长的芦苇、静谧宁静的庙宇……正是在这种美得既不张扬又不呆板的氛围里,人性深处本原的真善美得到了最深切的表达。观众的心灵在这里更深刻的所震慑于电影本身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部优秀的影片,《黄河绝恋》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交流。时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欣赏这部充满激情与悲壮的作品,用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更激发出每一个炎黄子孙血液里的民族情感。套用影片中一句话:只要我们活着,只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我们就不会忘记这条河,这河里有我们祖先的灵魂,还有爱。
例文六:
理想落空 寂寞开屏
                       ——评析影片《孔雀》中姐姐形象
顾长卫摄而优则导,执导的影片《孔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荣获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影片上映后,横扫中国3000万票房,可谓艺术、商业双丰收。《孔雀》讲述了70年代的某个小城里一家五口的命运沉浮,普通人的生活与急剧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信息相关。张静初饰演的姐姐形象生动真实,所谓“寂寞开屏,美丽异常”。影片中姐姐的人物形象,刻画入微,而姐姐的命运无疑为观众展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理想好比片尾的孔雀开屏,只可想象,却难以真实贴切的感受触摸。
《孔雀》一片贯穿着弟弟的旁白。影片开头即出现一个小城的空镜头,画面恬淡清冷,一家五口在过道里吃饭的情景,在影片中屡次出现。弟弟的画外音也三次重复相似的话语:每次想起70 年代一家五口在一起吃饭……都会很感伤……影片大体采取分段模式,分三部分,以详略有致的电影话语,分别描述了姐姐、哥哥、弟弟的人生经历。其中对姐姐着墨无疑是最多最详细的,姐姐这一人物塑造无疑也是最成功的。
姐姐是个理想主义,总是过分执着的追逐自己向往的生活,但往往事与愿违。这缘于她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自己,用片中妈妈的话就是:啥都看不上眼。姐姐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物,但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自身个性的过于执着,使理想对她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这也是她一次次狂热地向理想迈进,却每次都半途而废的原因所在。
在姐姐的一生命运中,与英俊的青年伞兵相遇占着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姐姐一生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当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唯美洁白的降落伞时,那个画面是让人赏心悦目,充满憧憬的;当年轻的姐姐,梳着垂肩的辫子,穿着白衣黑裙,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遇见从天而降的,穿着绿军装潇洒的伞兵的那一刻,少年的心仿佛那个充满欢乐空气的降落伞一样强硬,观众在看这个场面时也会感动。青春的岁月多么让人向往,有着无数待以实现的梦想。自从见到伞兵之后,姐姐的心中便有一个梦想。那个梦想一直植根于姐姐心中,成为她永不磨灭的希冀,也成为她试图抓住的摆脱平淡、繁琐生活的救命稻草。
成为伞兵的梦想最终没有实现,姐姐对生活高度理想化的要求使她无法容忍男伞兵和其他女孩在一起。那瓶姐姐辛苦买到的原本想要送给伞兵的酒,也被扔到河里。画面上,酒瓶缓缓坠落河中,激起阵阵涟漪,隐喻了姐姐内心的失落。影片中,观众所看到的姐姐,一脸落寞,百无聊赖。
《孔雀》中的姐姐是个异常执着的人。伞兵梦破灭后,她突发奇想,自己动手缝制了一个淡蓝色的大大的降落伞。影片中,姐姐骑着自行车,带动降落伞飞升的一场戏时电影的一个小高潮。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姐姐带着一个蓝色的降落伞前行,降落伞被风鼓起,迎风飞扬。姐姐的心宛若鼓起的降落伞般轻盈舒畅,开心的笑容第一次一览无余的呈现在姐姐脸上。但随之而来,妈妈跑上去揉乱了降落伞,姐姐心中那个淡蓝色的梦伴随着降落伞的颓然落地而轰然破灭了。
姐姐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理想。为了要回落入果子手中的降落伞,不惜牺牲自己,一句斩钉截铁的“你必须还”,让混混儿果子都汗颜;为了脱离日复一日洗瓶子的单调生活,她义无反顾的嫁给平庸的司机;为了跟群艺馆的老人学手风琴,认其作干爸,竟然故意伪造伤口,伤害自己;同样,为了获得爸妈的爱,她甚至和弟弟密谋想害死哥哥……可以说,姐姐是个寂寞的人,她是孤独的、热情的、憔悴的、向上的,又是充满矛盾的。她的矛盾来自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她的狂热理想在现实中一次次碰壁、破碎。姐姐的理想正如那无力落地的降落伞,那被雨水冲走的煤堆,那迟迟不肯开屏的孔雀,在现实生活中,姐姐的理想一次次落空,在平淡无聊的生活中姐姐变得日益无可奈何。影片中的姐姐是寂寞的,当多年以后她见到曾经的那个伞兵时,他已经不记得她了,并且岁月也在他身上刻下无法磨灭的烙印。姐姐是失望的,但仍固执的向弟弟解释伞兵是爱她的,只是在人后、在暗处才任由泪水肆意的流。那一刻,观众也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无比痛楚。
曾有人说电影《孔雀》让张静初成功的“开屏”了。由此可见,姐姐的人物形象刻画是很成功的。影片中姐姐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怀有一颗执着的心,却任由寂寞无声蔓延。理想落空,寂寞开屏。

耶衡天在此,何人敢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